
中伏一到,天气就像“桑拿房”——外面太阳烤,屋里湿气重,稍不注意就会觉得浑身发沉、没胃口,甚至闹肚子。其实中伏养生有个核心:“既要防暑热,又要避湿寒”。今天就给大家讲清楚中伏该注意什么、吃什么,照着做清爽又舒服。
1.空调别开太低,“26℃+盖薄被”最舒服
中伏很多人离不开空调,但温度低于26℃,肩膀、膝盖对着冷风直吹,很容易埋下“老寒腿”的隐患。
建议开空调时:温度设26-28℃,风向别对着人吹(可以朝上吹);晚上睡觉盖条薄毛巾被,重点盖住肚子和膝盖;每天开窗通风2次(上午10点、下午4点),每次20分钟,别让屋里太闷。
2.出汗后别猛灌冰饮,“3步降温法”更安全
刚从外面回来,浑身是汗时喝冰饮料,寒气会顺着张开的毛孔钻进身体。
正确的做法是:先站在阴凉处歇5分钟,擦干净汗;喝半杯温白开水(可以加少许盐),补充出汗流失的盐分;过10分钟再吃常温水果(比如桃子、葡萄),既能降温又不伤胃。
3.别整天待在屋里,上午晒10分钟太阳
中伏湿气重,老待在空调房里,身体会积湿。
上午9点前(阳光不烈时)到阳台或树下站10分钟,晒晒后背——后背有“督脉”,晒暖和了能帮身体排湿,比吃祛湿药还温和。
注意别晒头和脸,戴顶帽子,晒到后背微微发热就行,别晒出汗。
4.午觉别睡太久,30分钟就够
中伏天热,人容易犯困,但午觉睡超过1小时,会越睡越累(中医叫“暑湿困脾”)。
建议:中午11点-13点间睡,趴在桌上睡不如躺着睡(可以在沙发上垫个靠枕);睡醒后别马上起身,先坐2分钟,喝口温水再活动。
5.别光脚踩凉地板,穿双薄拖鞋
中伏地面返潮,光脚踩瓷砖会让“湿寒”从脚底钻进身体。哪怕天再热,也要穿双透气的薄拖鞋(比如棉麻材质),保护脚底的“涌泉穴”——这个穴位受凉,整个身体都会觉得沉。
1.冬瓜:中伏“祛湿第一菜”
冬瓜是中伏的应季菜,能利水消肿——中伏时期人容易觉得早上起来眼皮沉、脚踝有点胀,吃冬瓜能帮身体排多余水分。
推荐做法:冬瓜丸子汤
冬瓜去皮切薄片,猪肉馅加少许姜末、盐、淀粉拌匀,搓成小丸子;锅里加水烧开,下丸子煮至浮起,再加冬瓜片煮5分钟,加盐和葱花。丸子软、冬瓜嫩,汤清爽不油腻,老人小孩都能吃。
2.丝瓜:清热又不寒,吃着舒服
丝瓜比苦瓜温和,不会伤脾胃,还能“清热化痰”——中伏嗓子干、痰多的人,吃丝瓜正合适。
推荐做法:丝瓜炒鸡蛋
丝瓜去皮切滚刀块,鸡蛋打散煎成块盛出;少油炒香蒜末,放丝瓜炒2分钟,加少许清水焖1分钟;倒入鸡蛋块,加盐翻炒均匀即可。炒时别放太多油,保持丝瓜的清甜味,配米饭吃正合适。
3.生姜:每天3片,温脾又散寒
中伏人爱喝冰饮、吃凉菜,容易伤脾胃。做菜时放3片生姜(别放多免得辣),能中和寒性。
推荐做法:煮面条时扔2片生姜;拌凉菜时加少许姜末;喝豆浆时加1片生姜一起煮(姜香能去豆腥味)。
生姜是“温性”的,中伏吃它不是“上火”,而是帮身体“挡挡寒气”,尤其适合胃怕凉、一吃凉就拉肚子的人。
中伏是一年里 “暑湿最重” 的时候,养生不用太复杂 —— 少吹点冷风,吃点应季菜,每天花10分钟照顾身体,就能安稳舒服地过。
觉得有用就转发给家人朋友,中伏一起避开 “伤身坑”,养出好精神吧~
来源:养生中国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