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夏季养脾非常关键,在中医理论中,脾的功能非常强大,被称为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。
而要想祛除疾病,就得随时把新鲜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,让血液保持一种快速周流的状态。没有淤血的堆积,身体就不会生病。所以,健脾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如何健脾
通过饮食来健脾,的确是不错的方法,但是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,怎么办呢?
其实,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脾经。
足太阴脾经——主运化,可化湿
1、太白穴
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,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。
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,比如:
腹胀、食少、纳呆、疲倦乏力、饭后肚胀、大便稀、身形消瘦或虚胖等。除此之外,脾虚还可能引起女性月经不调、男性肾虚、反复腹泻、脱发、口臭、肥胖、失眠。
多揉太白穴都可以防治。因为它是原穴,可调整脾脏及脾经虚实,增强脾的运化能力。
按摩此穴,以有痛感为宜。揉太白穴有个方法,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,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。
另外,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,治糖尿病,预防痛风发作。
2、公孙穴
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。
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,能够联络沟通胃经,具有健脾化湿、和胃理中的功效。作为络穴,它具备治疗表里两经病变的特性。
因此按揉公孙穴既可以改善脾虚所致的腹胀、泄泻、胸闷、腹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又可以缓解胃虚引起的胃痛、呕吐、饮食不化等问题。
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,增强消化能力,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,也要赶紧揉揉它,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。
3、商丘穴
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,就是商丘穴。
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,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。
但为什么揉这个穴还能消除炎症呢?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,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,脏东西被清走后,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。
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,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,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,如膀胱炎、尿道炎、盆腔炎等。
平时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,把气血引下来。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、揉其他穴位,效果会更好。
4、三阴交穴
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,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。“三阴交”就是肝、肾、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,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,真可谓一穴多用。
三阴交穴主治各种生殖、泌尿疾患,能起到很好的通利小便,减轻疼痛的功效。
每天多揉揉三阴交穴,还可以缓解痛经。
5、漏谷穴
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,就是漏谷穴。
很多人消化不良,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、吃一点就腹胀、不停打嗝、大便无规律、恶心呕吐等。
每天按摩漏谷穴10分钟,可以健脾和胃,对于改善胃肠道功能特别有效。
6、地机穴
贴着胫骨往上走,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。
“地机”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。因为脾属土,土属大地,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应,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。
糖尿病患者一按到地机穴会很痛,而且会摸到结节。越是老糖尿病患者,结节就会越大。
起床前先揉地机穴36~100次,然后从地机穴往下推,一直推到内脚踝;临睡躺在床上,用脚跟推也可以。1天3次。
7、阴陵泉穴
顺着胫骨一直往上,捋到膝窝下卡住了、捋不动了,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。
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,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,引起水肿,以及各种炎症,包括皮炎、皮疹等。
另外,按揉本穴,可增强脾主运化,清利下焦湿热,改善精微下渗,同时又能调补后天脾气达到补养先天肾精的作用,缓解慢性前列腺炎带来的诸症。
8、血海穴
本穴的脉气为气血归聚之海,是治疗血症的要穴。
血海穴也是女性调经要穴,具有健脾化湿、调经通血的功效。按揉血海穴,可调理一切因血引起的妇科疾病。
按揉血海穴,不仅养血活血,还可健脾统血,起到增强后天脾胃气血生化之源,进而带动补养肝血的作用。
9、推小腿脾经
如果在推小腿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,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,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、地机穴、漏谷穴、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去推。
如果找不准,就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。哪个穴敏感,哪个穴痛,就多揉哪个穴。
10、大包穴
大包穴在侧胸部,腋中线上,当第6肋间隙处。
大包穴为“脾之大包”,总统阴阳诸络,灌溉五脏六腑,无所不包。
该穴具有统血养经、宽胸止痛的功效,主治胸胁痛、全身疼痛和四肢无力。选取大包穴按揉,可疏肝健脾、活血通络。
来源:养生中国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