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清代医学家尤乘在《寿世青编》中说:“一人之身,一国之象也。胸臆之间,犹宫府焉;肢体之位,犹郊境焉,骨节之分,犹四衢焉;血脉之道,犹百川焉;神犹君也;精犹臣也;气犹民也。故至人能理其身,犹人君能治其国。爱民安国,爱气全身。民弊国亡,气衰身谢。故善养生者,先除六害。一曰薄名位,二曰廉货财,三曰少色欲,四曰减滋味,五曰屏虚妄,六曰除嫉妒。如六者尚存,不能自禁,即真经空念,其如衰朽,安得挽乎! ”
尤乘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,进而由治国论及养生,提出人生若要长命百岁,就要先除“六害”,即名利、货财、声色、滋味、虚妄、嫉妒。
这“六害”直击人的本性。
贪名利,喜货财,好声色,爱滋味,人人趋之若鹜,而虚妄的想法、莫名的妒忌,都是常有的不良情绪。这些想法和情绪过度,会损伤人的脏腑气血、精神魂魄,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和寿命。
其实说白了,我们要注重内心的修养。
多感恩,少怨恨
有了感恩之心,心境就会平静,心情就会愉悦。认知变,情绪跟着变;情绪变,精力、体力和身心健康跟着变;健康变,运气和人生跟着变。在顺境中心怀感恩,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。
多宽容,少计较
遇到难以解决之事,如果懂得自我反思,用积极的方式排解,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来获取更多的收益,那么就不会再痛苦。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,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快乐。
从公理,少私欲
人存有私欲是一种本能,会从自身利益和需求角度考虑问题,坚持自己的立场,这并不可耻。但从自身角度出发的思维模式,常常会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,不尊重自己的意见和利益。
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行为模式,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,别人会避之不及,自己的路就会越走越窄。
很多矛盾都是因为不理解产生的,遇事从公理角度思考和处理,少从私欲角度思考和处理,情绪就会稳定。
要淡泊,不贪心
对钱财名利可追求,但不贪婪。纪晓岚的老师陈伯崖有副名联,“事能知足心常泰,人到无求品自高”。该得,得得坦然;该舍,舍得心安。
这些话看似人人都懂,实际做到并不容易。人生就是在修炼中前行,不断修身养性。一起共勉!
来源:养生中国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