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
首页>
健康教育>
【健康科普】三伏前后拍这里,逼出体内90%的湿气和浊气
时间:2025-07-23 09:28:44 浏览量: 23次

三伏阳气最盛,正是借天时排寒湿的好时候,中医理论中,“湿”是引发诸多健康问题的常见诱因。


湿邪分为两种:自然界的湿邪侵袭(外湿),如长期处于多雨环境、居住空间潮湿等;人体气机运行迟缓导致的内生湿邪(内湿),多由饮食不节、作息紊乱等生活习惯引发。

图片


湿气重的典型表现及鉴别


中医认为,湿性具有重浊、黏滞、易伤阳气等特点。


湿性重浊在临床症状上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:



1.健康舌头的舌质应该是淡红色,舌面上有一层轻薄的白苔,而湿气重的人通常舌体胖大,舌苔厚腻,舌体边缘呈锯齿状


2.常有食欲下降、胸闷腹胀、恶心等症状,觉得食物不香甜,吃不出菜肴原有的味道。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体内的湿气伤及脾,使脾吸收饮食精微的功能降低,不能正常运化而产生。


3.全身困重发沉,感觉睡不够或睡后不解乏,整天无精打采,懒得动弹。有些人会表现为“头重如裹”,感觉整个头部裹着东西,或像戴了一顶帽子,这就是《黄帝内经》所记载的“因于湿,首如裹”。


4.大便溏稀且黏,易黏马桶,排便不爽,总有排不净的感觉。


5.毛发和面部容易出油或面部易长痘,一觉醒来,面部发光发亮,头发一天不洗就油腻成缕。


6.其他诸如眼睛分泌物增多、小便淋浊不利、皮肤湿疹等,也是湿气重的表现。


三伏天排湿 拍打这3个穴位


委中穴



位于腘窝横纹中点,是膀胱经的“排污口”。

拍打时取坐位,双腿伸直,用空拳或手掌根部由轻至重拍打,每次持续5分钟,以局部发红发热、有轻微酸胀感为宜。


可快速疏通腰背湿浊,缓解腰部沉重、腿部酸沉。

图片

曲池穴



肘外侧,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。

拍打时弯曲肘部,用另一只手的掌心拍打肘窝处的曲池穴,力度以渗透至小臂微麻为宜,每侧5分钟。


能促进面部油光、皮肤湿热疹等问题的改善,加速浊气排出。

图片
图片

阴陵泉



小腿内侧,由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凹陷中,是脾经排湿的关键穴。

拍打时取坐位,屈膝90度,用手掌或空拳垂直拍打穴位及周围区域,持续5分钟至局部发热。


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改善下肢水肿、小便不利等湿阻症状。

来源:养生中国

图片
热门文章
最新发布
版权所有: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
鲁ICP备2021023898号-1
联系电话:0531-76233235
门诊部:0531-76229749
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址:莱芜区汶源东大街8号
乘车路线:乘k1路、7路、k19路、21路、101路公交车在莱芜宾馆下车或K16路车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下车即到, 除本院内停车场外,院外周边可提供停车的位置有:大润发、保险大厦、莱芜宾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