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
首页>
健康教育>
【健康科普】它是“补气第一药”,很多人用来泡水喝,结果越喝身体越虚……
时间:2025-07-23 09:25:02 浏览量: 30次

夏天是特别难调养的季节。天热,人吃不好,睡不好,容易伤身……


中医认为暑热最能耗伤人的正气。气温高,人体大量出汗,体内的正气也随着汗水往外走。出汗太多就会造成气津两虚。


很多人的第一反应:补!而平民价格的“参级补品”黄芪正是被经常用到的补气药材。



黄芪有哪些养生功效?


  • 生用黄芪,有益气固表、利水消肿、脱毒、生肌的功效,适用于自汗、盗汗、血痹、浮肿、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。


  • 蜜炙黄芪有补气、养血、益中功效,适用于内伤劳倦、脾虚泄泻、气虚、血虚、气衰等症。


  • 现代医学证明,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、减少血栓形成、降低血压、保护心脏、双向调节血糖、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,可用来治疗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症。


的确,黄芪是中医里的“补气第一药”,专门对付气虚、乏力、易感冒的人。中医讲“气为血之帅”,气足了,血才能正常运行,免疫力才会强。


但是,黄芪没用对,其实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。

 

比如江西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就曾提及,在他们医院的日常门诊中,几乎每周都会遇到因滥用黄芪导致上火、失眠甚至血压升高的患者。 


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长期疲劳,听说黄芪能补气,连续喝了3个月黄芪红枣茶,结果口干舌燥、满脸爆痘,检查发现舌红少苔、脉象细数,典型的阴虚火旺却被误当“气虚”调理。 


图片



90%的人会踩坑的3大误区


误区1:把黄芪泡水当水喝,越多越好。


风险:过量导致“气壅滞”,引发腹胀、头晕、血压波动。 


建议: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(约5~8片),每周饮用3~4天为宜。


 误区2:不分体质跟风补气。


案例:一位湿热体质的程序员,舌苔黄腻,却用黄芪炖鸡汤“补虚”,结果痤疮加剧、大便黏腻。


 解析:黄芪性微温,湿热、阴虚体质者越补越“堵”。 


误区3:盲目搭配“养生爆款”。


错误组合黄芪+枸杞(阴虚火旺者易上火)、黄芪+当归(气滞血瘀者加重瘀堵)。 


黄金搭配:气虚兼阳虚者可用黄芪+生姜,脾虚湿重者搭配茯苓更安全。


黄芪怎么喝比较好?


泡水喝:泡茶黄芪片5~10克(原则上每次不能超过15克),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,盖好泡10~20分钟,当茶饮用。


煎服:取适量黄芪和清水,煎后服用,简单快捷。


经典药膳推荐 :


 ①黄芪山药粥(适合脾虚气弱):黄芪15克煎汁,加入大米50克、山药30克,煮至软烂。


② 黄芪防风茶(易感冒人群):黄芪10克+防风5克,沸水闷泡10分钟。  


这3种体质的人黄芪水慎喝


禁忌体质1:阴虚火旺 


典型表现:手脚心发热、夜间盗汗、舌红少苔、常感口干。


替代方案:用西洋参、麦冬滋阴清热。 


禁忌体质2:湿热内盛 


典型表现:面部油腻、口苦口臭、大便黏滞、舌苔黄厚。 


替代方案:薏苡仁、赤小豆煮水祛湿。


禁忌体质3:气滞血瘀 


典型表现:胸闷胁痛、月经血块多、舌下静脉紫暗。


替代方案:玫瑰花、山楂活血行气。


提醒

需要提醒的是,黄芪是补气的佳品,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是不宜饮用黄芪泡水的;此外女性如果在月经期或者是妊娠期,也不能喝黄芪泡水。


如果想要通过黄芪泡水来帮助养护身体,建议要遵从医嘱,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黄芪泡水,这样更有助于身体健康。

来源:养生中国

热门文章
最新发布
版权所有: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
鲁ICP备2021023898号-1
联系电话:0531-76233235
门诊部:0531-76229749
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址:莱芜区汶源东大街8号
乘车路线:乘k1路、7路、k19路、21路、101路公交车在莱芜宾馆下车或K16路车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下车即到, 除本院内停车场外,院外周边可提供停车的位置有:大润发、保险大厦、莱芜宾馆